建筑文化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广州华晖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主机 020-89059876
电话(备用)020-89059791
传真:020-89059669
邮编:510335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大道东1号保利国际南塔1108自编之二(仅限办公)
当前位置 :

[ 文化香风 · 建筑文化 ] 广州陈家祠

广州华晖交通技术 阅读:196次


陈家祠,原名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 “ 合族祠 ”,主要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
 
陈家祠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



陈家祠的历史
 
陈家祠由曾任翰林院等职的东莞陈伯陶等48位陈姓绅士倡议兴建,以 “ 汉代太邱太祖 ” 为始祖。1888年(光绪十四年),以陈颖川堂和陈世昌堂的名义购买广州西门口外的连元街、荔枝湾福水塘、恩龙里等总面积约36600平方米的房产兴建陈氏书院。至1894年(光绪二十年),书院落成。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国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陈家祠先后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的建筑结构(布局)
 
陈家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面宽、纵深均为80米,平面呈正方形,为中国 “ 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 ” 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院东新辟有1.7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
 
中进大厅 “ 聚贤堂 ” 为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堂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住出前后廊,属通堂木框架。后金柱正中三间装有12扇双面镂雕屏门挡中,两侧装设花罩。堂前有月台,石雕栏杆及望柱均以岭南佳果为装饰,镶嵌铁铸通花栏板,色调对比鲜明,装饰华美,突出了聚贤堂的中心地位。



中进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柱山墙承檩,出前后廊。后金柱正间装设4扇双面镂雕隔扇,后金柱次间和厅前后设通花隔扇。
 
后进大厅三间是安设陈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厅堂。大厅面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后墙承重,前出卷棚式廊。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5米高达7米多的木镂雕龛罩。
 
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山墙承檩,前出卷棚廊。厅门为14扇通花隔扇。厅后亦装设木雕龛罩,但规模比大厅略小。东西斋和厢房略为低矮,是当年书院教学读书的主要用房。东西斋为单间,人字形封火山墙承檩。斋内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组合装饰。后窗采用套色蚀花玻璃窗,斋前有一小天井,显得室内外格外清朗。



陈家祠的雕刻艺术
 
陈家祠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祠堂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被誉为 “ 岭南建筑艺术明珠 ”。
 
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
 
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有 “ 光绪十六年 ”、“ 回澜桥刘德昌造 ” “ 源昌街时泰造 ” 等题款。
 
建筑中的各种雕刻装饰,主要由建筑商到省内县组织聘请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制作。根据资料记载,参加砖雕制的艺人有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南海县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其中以黄南山雕刻的数量最多。


陈家祠的木雕艺术
 
木雕是陈家祠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建筑装饰。木雕业在明代逐步趋于繁盛,随着硬木(俗称红木)家具的发展而成长,为岭南传统手工艺的一种。陈家祠室内的屏门挡中、龛罩、花罩、梁架、坨墩、斗拱、檐板、雀替等,广泛采用了木雕装饰。
 
陈家祠的木雕以浮雕和镂雕两种工艺手法为主,建筑上下几乎所有的木构件都雕刻着难以尽数的历史故事和吉祥图案。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 “ 王母祝寿 ”、“ 践士会盟 ” 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中进二十扇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双面镂雕屏风,被誉为 “ 民间艺人运用木头和钢刀雕就的历史故事长廊 ”。后进大厅的11座8米高的木雕神龛罩,规模宏大,镂刻了数不尽的龙凤、花卉、人物故事等,是广东现存最大型的清代木雕杰作。







陈家祠的石雕艺术
 
陈家祠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作为材料。多用在抱鼓石、石狮子、月台、台基、墙裙、柱础、劵门、垂带、台阶、栏杆、栏板及檐廊的檐柱、月梁、梁塾、雀替等地方,这些易受阳光和风雨侵蚀的建筑构件都选用了花岗岩石材打造,防潮防霉又坚固耐用。花岗岩石浅灰的色调与砖木结构建筑的深沉主调形成对比,相互反衬,层次分明。陈家祠 “ 聚贤堂 ” 前的月台是岭南石雕装饰工艺的代表,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月台栏杆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雕成。栏杆柱头采用镂空技法,雕有一盘盘菠萝、杨桃、仙桃、佛手等岭南佳果,既富有岭南风情,又寄寓了陈氏子孙终年以果品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虔诚敬意。
 
陈家祠檐廊的外立面以檐柱、月梁、梁塾、雀替、栏杆、栏板等组成,石柱上端镶嵌有圆雕故事人物饰件,题材有 “ 渭水访贤 ”、“ 曾子杀猪 ”、“ 孔明智收姜维 ”、“ 和合二仙 ” 等;梁塾、雀替、栏板均雕有吉祥图案或人物故事。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基座已失),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陈家祠的砖雕艺术
 
陈家祠建筑,砖雕是主要装饰工艺之一。外墙、墀头、檐下等均采用砖雕作装饰。陈家祠正面外墙上的6幅大型砖雕,均由质地细腻的东莞青砖精雕细刻拼接而成,是同期建筑中少有的大型砖雕。其中 “ 梁山聚义 ”、“ 刘庆伏狼驹 ” 两幅砖雕均高1.75米,宽3.6米,其余四幅砖雕分别是 “ 百鸟图 ”、“ 五伦全图 ”、“ 梧桐杏柳凤凰图 ”、“ 松雀图 ”,图的两旁还雕有不同书体的诗文。陈家祠这种诗书画结合的砖雕也是同期少见的。外墙檐下及廊门上边饰线条排列整齐,密集苍劲、纤细均匀,垂直如线,雕工精湛,有 “ 挂线砖雕 ” 之称。 
 
陈家祠主体建筑 “ 三进三路 ” 的九间厅堂外的墀头上,均饰有砖雕。这些砖雕顶部为缕雕斗拱出头,中为主题纹饰图案,上下傍边是边饰图案,下部为副题图案和落款。其题材内容有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如:“ 喜鹊登梅 ”、“ 老鼠啃葡萄 ”、“ 金玉满堂 ”、“ 龙凤呈祥 ”、“ 太师少师 ”、“ 竹鹤图 ”、“杏林春燕”、“瓜瓞绵绵”、“ 东方朔偷桃 ”、“ 麻姑献寿 ”、“ 和合二仙 ”、“ 天姬送子 ”、“ 群英会 ”、“ 曹操大宴铜雀台 ”、“ 玉皇登殿 ”、“ 甘露寺 ”、“ 舌战群儒 ” 等。 
 
陈家祠的砖雕艺术,主要以浮雕为主,局部采用了透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陈氏书院砖雕出自南海、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陈兆南、梁澄、梁进等著名民间艺人之手。艺人按需布设图案纹饰,丰富了单调的墙面,突现了广东砖雕的风格,为陈家祠这座建筑添色不少,并成清代岭南建筑砖雕艺术的代表。 





陈家祠的灰塑艺术
 
灰塑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建筑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民间艺人以石灰为主要原材料,加上发酵后的稻草或草纸,经反复锤炼,制成草筋灰或纸筋灰,然后根据建筑空间和装饰部位的需要设计图案,在需装饰的部位进行现场制作。一般先以草筋灰堆塑造型,再用纸筋灰细塑表面。待干到一定程度后,最后绘上各种色彩。
 
陈家祠的灰塑累计总长2562米,总面积约2448平方米,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规模之大为岭南之冠。从陈家祠灰塑装饰的题材来看,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曲人物,以及由祥禽瑞兽、花卉果木、吉祥文字组成的各种吉祥图案等,还有山水、楼台亭阁等风景图案,多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
 







陈家祠的陶塑艺术
 
 
陈家祠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条,分别由文如壁、宝玉荣、美玉成、吴奇玉等店造,其数量和规模反映了当时广东陈氏宗族的经济实力。首进5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 聚贤堂 ” 脊饰 于1976年被台风刮倒,于1981 年重塑)和十九年(1893年)烧制,中、后进的4条脊饰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陈家祠的铜铁铸和彩绘艺术
 
铜铁铸和彩绘是陈家祠建筑装饰工艺中的两种,尽管它们在整个建筑的使用为数寥寥,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陈家祠连廊的廊柱和月台围栏的栏板均使用铁铸装饰,这在清代传统建筑中是较为少见的。民间艺人巧妙地将铁铸通花栏板镶嵌在围栏的石雕框架内,利用铁和石之间的色彩对比以及铁铸的通透立体造型,使月台围栏产生出如国画斗方般独特的装饰效果,成为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其中的 “ 麒麟玉书凤凰图 ”、“ 金玉满堂 ”、“ 三阳开泰 ” 等,由佛山生铁铸造,打制或铸造而成,这些铁铸装饰工艺,吸收了西方的建筑装饰手法,再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题材元素,相得益彰。
 
 
 
陈家祠大门上气势威武的彩绘门神。东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

 



陈家祠的楹联艺术
 
陈家祠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
 
道缵太邱,星聚一堂昌后世;
德令广雅,风培百粤振斯文。
 
这是陈瑞焘撰陈家祠首进大厅格扇(楹柱联)。此联挂在陈家祠首进大厅格扇档中两侧柱子上,上联大意为:沿着太邱祖所走的道路走下去,把贤德之士集于一堂切磋学问,使后代更加繁昌;下联大意为:与德高望重的广雅书院为邻,用良好的学风培养我百粤子弟,举拔优秀人才。
 
南国名祠,济济人才酬祖国;
广州胜境,绵绵宗祠遍神州。
 
颍川贤裔同心,六院八廊祠永润;
南国精工翘指,千姿百采艺长春。 
 
以上两联是新撰轮换悬挂在陈家祠首进大门的对联。
 
九百年派溯英州,故土常怀绳祖武;
七十县宗联穗石,德星再聚蔚人文。
 
这是南海致远堂撰献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上联大意为:九百年来宗族分支上溯到颍川时代,要时常怀念生我育我的故土,继承祖先的行迹前进。下联大意为:七十县(为对仗采用整略概数修辞,实为72县)同祖所生的族人在羊城联合了贤德之士聚首一堂,使我族礼教文化的发展更加繁荣茂盛。
 
文范仰先生,依然东汉德星,有光祖庙;
孙谋诒后嗣,长此南天耀日,继照吾宗。
 
陈炳章等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上联大意为:景仰太邱祖立行置言的典范,要像这位文范先生一样做个贤士,为宗族增光;下联大意为:把先祖创立的好德行、好家风传给后代,使它长此像南方明亮的太阳,继续照耀我宗族。
 
光先绪于东都,立德立功,观往昔之勋名,同昭日月;
裕后昆于南国,俾昌俾炽,庆今兹之享祀,永荐春秋。
 
这是三邑镇南陈边房光裕堂祀孙等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此联悬挂在陈家祠后殿的大堂楹柱上,上联大意为:发扬我祖在都城开拓的世业,立德立功名,看我陈氏往昔的功名与日月同光;下联大意为:后世子孙在祖国南疆发扬光大,兴旺发达,祝愿今天的祭祀,世世代代、年年岁岁永远举行。
 
发祥溯东汉之年,文范炳千秋,仰征士风高,群贤星聚。
启宇在南天门外,秀灵钟百粤,看石门返照,珠海回澜。
 
陈景奎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上联大意为:我陈氏发源于东汉时期的道德典范照亮了千秋万代,为学习太邱祖令人敬仰的高风亮节,我族贤士有如灿烂群星汇集一起;下联大意为:在岭南开办书院,集中全省优秀子弟到广州进德修业,羊城美景石门返照也为我献瑞,珠海回旋的澎湃波涛也为我讴歌。
 
衍绪溯胡公,历周秦汉晋以迄于今,代有伟人,门闾大启;
敬宗详戴记,统远近亲疏而系之姓,谊关一本,畛域何分。
 
陈源堂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正中(楹柱联)。此联为挂在陈家祠后殿正中的大堂楹柱上,是了解陈氏来历的一副重要楹联。上联大意为:陈家的渊源和功业起源于胡公,经过周代、秦代、汉代、晋代直至今天,代代都有伟大的人物出现,陈氏的门户大大地发展了;下联大意为:敬奉祖宗礼法详尽地记载在《大戴礼记》这本书中,不论远近亲疏的族人都联系到一个陈字,彼此的情义都是通到本族世系一条根上,有什么门户之见、地域之分呢!
 
祖德厚流光,帝王将相道学神仙垂于后昆,丕焕堂基隆享祀;
工师何有力,欂栌侏儒椳闑扂楔成兹寝庙,惟勤塗墍壮观瞻。
 
陈瑞昌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上联大意为:先祖道高德厚影响深远,留传至后世伟人辈出,建筑如此规模宏大、光彩夺目的大殿堂,以隆重祭礼祭祀祖宗先辈;下联大意为:工匠师傅的手艺何等精巧,用木石砖泥精雕细刻建成的这座书院,惟有勤加粉饰修缮,才能雄伟壮丽的面貌供人瞻仰流连。
 
大德溯虞宾,自陶渔耕稼至垂裳位禄,寿名衍百世,馨香令绪;
贻徽沿颍长,化乡邻里党成美俗文范,士则启一堂,雍睦休风。
 
陈桂籍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上联大意为:我祖的崇高品德要追溯到万民敬服的虞帝舜,从劳苦大众到荣登帝位治国平天下,治理万民,长久的盛名流芳万世;下联大意为:远祖流传的德业荣誉经太祖承先启后发扬光大,使我陈氏成为有良好风气和道德典范的宗族,太邱祖的厚德高行教育我族贤人,要树立和衷共济、相亲相爱的良好家风。
 
吉兆凤锵,遥太邱道范,曲逆勋名,派别支分,系谱岂徒千亿盛;
宏规羊石,近珠海呈辉,云山耸翠,灵钟秀毓,德星仍聚一堂多。
 
陈梦日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上联大意为:大吉大利的敬仲考妣离我们很远了,自从太邱祖的道德典范和曲逆侯陈平的大功名传世以来,陈氏宗族系统分支何止千千万万;下联大意为:在羊城营建陈氏书院是近世的宏伟规划,闪耀的珠江呈现在前,苍翠的白云山高耸于后,在这种集天地精灵之气的优良环境培育下,陈氏的贤德之士还会更多。
 
溯妫汭渊源,逯胡公而命氏,颍川派衍,粤海分支,历四千余年苗裔滋蕃,总是神明一脉;
发宛邱光耀,始敬仲之辞卿,诗礼孔闻,春秋左立,合七十二县宗盟共守,不外仁义两言。
 
陈梦日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上联大意为:寻根探源,我陈氏远祖虞帝舜发祥于妫水之滨,到了周代,武王封舜后代胡公满于陈,始以陈为氏姓,从此我陈氏枝繁叶茂,发展壮大,到广东分出更多的支流,经历了四千多年陈氏后裔增长繁衍得如此蓬勃,都是从我神圣祖宗源远流长的血充一脉相承而下;下联大意为:发扬我始祖胡公满封国于陈的光辉历史,始于敬仲完辞故里到齐国创造了辉煌的世业,从而更加光大了我氏族的业绩,正是这个时代,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左丘明撰《左氏春秋传》,使华夏成为诗礼传家之邦,而把我广东七十二县陈氏同宗紧密结合的,不外“仁”、“义”两个字。
 
陈家祠楹联是祠堂建筑艺术中最具文化品味的一种装饰。陈家祠原来有许多楹联,但经过百年的沧桑,不少楹联已经散失,现仅存建祠时刻制的10副,都是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广东各地陈氏族人为贺陈家祠“崇升”典礼而呈献上来的,记载了陈氏宗族绵远的源流,显赫的世业,传家的风范,并谆谆告诫陈家的后裔要以祖宗为法,团结一致,自强不息,创家立业。

上一篇 : 如何读懂建筑文化? 下一篇 : [ 文化香风 · 建筑文化 ] 一代建筑宗师 梁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