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广州华晖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主机 020-89059876
电话(备用)020-89059791
传真:020-89059669
邮编:510335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大道东1号保利国际南塔1108自编之二(仅限办公)
电话主机 020-89059876
电话(备用)020-89059791
传真:020-89059669
邮编:510335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大道东1号保利国际南塔1108自编之二(仅限办公)
当前位置 :
[ 文化香风 · 建筑文化 ] 建筑设计大师吕彦直与他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
广州华晖交通技术 阅读:192次
▲ 吕彦直
▲ 吕彦直11岁童年照
▲ 吕彦直工作照 1927年秋摄
▲ 国民政府对吕彦直逝世的报道
翌年,陵园管理委员会又为吕彦直立纪念碑,石碑上半部为吕彦直半身遗像(由孙中山大理石卧像的作者,捷克著名雕刻家高祺制作),下半部为于右任书写的碑文。文曰:“总理陵墓建筑师吕彦直监理陵工积劳病故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于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议决立石纪念”。石碑原安放于中山陵祭堂西南角的休息室内,(抗战中不知去向,至今下落不明)。
在短短4年中,吕彦直除承担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与纪念碑的设计,主持陵墓工程施工,参与孙中山座像、卧像、棺椁底座和华表、牌坊的设计外,共9次出席了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会议,讨论议决分部工程项目、造价、招标、修改图样、施工进度等问题。他还接受国民政府聘请,担任总理陵园计划专门委员,参与陵园区规划及廖仲恺、范鸿仙墓葬地点的选择。在他得知身患不治之症后,仍强忍病痛,在医院绘制“规划首都都市两区(中央政府区、京市区)图案”和“国民政府(包括五院)建筑设计鸟瞰图”留下一生中的最后遗作。弥留之际,他谆谆教诫同事,继承他建设祖国之遗志。赤子之心,感人肺腑。
▲ 吕彦直亲手绘制的设计图纸
建筑史学者莱德霖曾经说过,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显示了建筑师的努力,也就是在中国风格的建筑设计中融入西方学院派建筑学理论所体现的构图原则。简而言之,建筑师在用西方建筑的比例,对中国原型进行了“整容”,当然,何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否就是把西方建筑科学与中国元素简单相加,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建筑界探讨的话题,如果抛开时代的局限性,吕彦直所设计的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充分体现了“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建筑思想。值得一提的是中山陵的平面呈大钟型,这个“自由钟”的造型,不但当时曾深受设计竞赛评委会的赞赏,此后数十年,人们也赋予它“暮鼓晨钟”,但其实这并非吕彦直的有意设计,他事后曾经对记者说,此不过相度形势,偶然相合,初意并非必求如此也。不过,这一“偶然相合”,也恰恰表达了孙中山的遗愿。
广州中山纪念堂
广州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1929年1月动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的宫殿式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总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风格与近代西洋平面设计手法结合。建筑面积为3700平方米,高49米,四面为4个重檐歇山抱厦,拱托中央八角攒尖式巨顶。白色花岗岩石为基座和台阶,淡青色大理石为墙裙、乳黄色贴面砖为墙身,紫红色水磨大柱上盖宝蓝色琉璃瓦顶,层叠舒卷,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前檐下横匾高悬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